
来源:金十数据
法国兴业银行的全球策略师阿尔伯特·爱德华兹(Albert Edwards),这位自称“永远的大空头”的重量级人物,坚信当前由科技和人工智能(AI)狂热驱动的美国股市,正深陷一场危险的泡沫之中。
爱德华兹近日警告,尽管历史总是相似,但这次泡沫破裂的“善后”环境与过往根本不同,其对经济和普通投资者的清算将更深、更痛。
“我总认为存在泡沫,现在依然,”爱德华兹在彭博播客中表示。他指出,每个周期都充斥着“一个非常合理、极具诱惑力的叙事”。但他结论坚定:“结局只会是一地鸡毛,这一点毋庸置疑。”
爱德华兹坦言,他关于泡沫的理论,不论是在“1999至2000年初,还是2006至2007年,都极具说服力”。但他指出,每一次“市场的上涨都如此无情”,最终他不得不停止大声疾呼,“因为客户对你重复同样的话,且持续看错,会感到厌烦,”直到泡沫破灭。“当人们被泡沫的狂热所裹挟时,他们根本听不进任何警告,因为钱实在太好赚了。”
爱德华兹的“大空头”标签并非浪得虚名,他曾成功预言了互联网泡沫,但也曾做出预测标普500指数将暴跌75%(比2008年危机更甚)但未兑现的警告。他至今仍坚持美国股市将陷入日本式的长期停滞。
尽管如此,爱德华兹坚称当前与上世纪90年代末纳斯达克泡沫的相似性是清晰的:科技股估值已达“天价”,部分美股预期市盈率高达30多倍,一切都靠诱人的增长故事支撑。但这一次,有两个关键的不同点,可能导致更致命的结局。
“向上熔毁”风险
爱德华兹解释,在过去的周期中,引爆泡沫的导火索通常是货币当局的紧缩政策——美联储加息刺破了市场浮沫。然而,这次美联储不仅不加息,反而准备降息,这个“触发器”明显缺席。 美国银行指出,在通胀上升时美联储却降息,自1973年以来只有16%的概率发生。不祥的是,美国银行8月已发出了题为“2007年的幽灵”的报告。
爱德华兹预计,由于美国回购市场的隐患(大衰退的另一个“幽灵”),美联储将很快停止量化紧缩,转向量化宽松。美联储本身在2021年的报告中曾指出,回购市场存在“重要脆弱性”,并在2019年再次爆发利率“急剧飙升”的问题。
爱德华兹告诉彭博社,缺乏鹰派政策的约束,可能导致股市“进一步的向上熔毁”,使最终的破裂更具杀伤力。他自嘲道:“我厌倦了做空,一直在嚷嚷‘这是泡沫,要崩了。’”但他承认,泡沫会持续更长时间,而就在那时,“一个黑天鹅事件会突然出现,将泡沫的根基彻底抽走。”
“AI泡沫更让人担忧的是,”爱德华兹说,“整个经济对这个主题的依赖程度高得惊人,”而且高收入阶层(前五分之一)的消费增长在整体消费中占据了远超正常比例的主导地位。他解释,这些在股市中重仓的富人主导了太多消费,经济比1987年股灾时更脆弱。股市一旦回调25%或更高,消费支出势必“遭受重创”。
爱德华兹对散户的广泛参与感到忧虑,他们被“逢低买入”的理念裹挟入市。他警告,“股市永不下跌”的信念极其危险,股市暴跌30%甚至50%并非不可能。他指出,美国财富分配不均,高收入人群的财富被“股市泡沫放大”,一旦股市发生重大调整,美国消费将“遭受非常、非常严重的冲击”,整个经济也将随之受创。这一观点正被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的丽莎·莎莱特(Lisa Shalett)等声音所认同。
爱德华兹认为,市场早该修正了。他指出,除了疫情期间的两个月,自2008年以来美国未曾经历衰退。“这时间太久了,商业周期最终总会走向衰退。”他自嘲,正是因为他现在“不太担心”立即崩盘,反而让他感到担忧。他自称,经历多次周期后,他变得对完整的叙事“极度怀疑”。
“财政失禁”与信贷“蟑螂”
除了估值,爱德华兹强调了另两大系统性脆弱性风险。首先是西方“财政失禁”推动的长期通胀风险。尽管中国输出的周期性通缩压力暂时压制了物价,爱德华兹认为,高负债的西方政客最轻松的出路仍是“印钞”。财政可持续性“根本不成立”,最终将迫使央行以“收益率曲线控制”或量化宽松介入,强行压低债券收益率。
这正是他长期坚持的“冰河时代”(日本化)论点。他指出,美国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,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“撒钱”,打破了经济与资产价格的关系,让美国陷入了一个持续25年的泡沫,随时都可能破裂。
“我们最终会在某个时点陷入失控的通胀,”爱德华兹说,“因为,这就是终局,不是吗?没人想削减赤字。如果泡沫破裂,我们将重启量化宽松,唯一的解药就是更多的量化宽松,然后通胀将卷土重来,甚至可能比2022年更糟。”
爱德华兹还将目光投向了房价。“看看美国楼市,你会想,‘美联储是不是比全球其他央行都过于宽松?’”他质疑,为什么其他国家的房价泡沫都已消退,而美国仍停留在最高估值附近?他引用了前美联储主席保罗·沃尔克(Paul Volcker)的观点,这位曾在80年代成功扼杀通胀的央行家,“在他去世前严厉抨击了美联储”,认为其宽松货币政策是“一个严重的判断错误……无异于饮鸩止渴”。
这位分析师还对私募股权应用了同样的怀疑论。他认为,该资产类别从多年的低收益率和高杠杆中获益最大。其优势是税收优惠,以及“不必按市值计价,因此波动性被掩盖”。然而,该行业高杠杆的本质,一旦全球债券环境进入长期熊市,将是“一个重大问题”。近期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企业破产已开始渗透到债券市场,引发了对“信贷蟑螂”的担忧——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·戴蒙(Jamie Dimon)以此形容该问题。
爱德华兹借用“你永远不会只有一只蟑螂”的比喻警告,这些破产信号表明,一个高杠杆行业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,其“触角……已深度入侵实体经济”。
爱德华兹同意,安联首席经济顾问穆罕默德·埃里安和“新债王”冈拉克等非极端看空派也开始发出类似警告,这表明空气中弥漫着不安。“持怀疑态度的声音确实变多了。这反过来让我担忧。如果真是泡沫,它可以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。 我们有无数次将问题拖延下去的经验。通常情况下,怀疑论者会被彻底淹没。”
对于那些在恐惧崩盘和错失恐惧症(FOMO)之间摇摆的投资者,爱德华兹建议“保留地听取”他的警告,但务必留意潜在信号。他借用了前花旗集团CEO查克·普林斯(Chuck Prince)关于泡沫心态的“舞会”比喻,建议:“至于音乐还在播放时是否要跳舞,你必须决定是站在乐队前蹦极,还是靠近消防通道起舞,准备第一个夺门而出。”